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对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作出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要求,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超大特大城市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什么叫“平急两用”?“平急两用”究竟怎么用?
总台央视记者 金晓曦: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应急设施。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它平时是社区的空地,如果一旦遇到地震、火灾等危险情况,就会作为附近居民的疏散场所。那么,它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吗?
其实,我们日常见到的应急设施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并不是一回事。“平急两用”简单说,就是这类设施建设主要以改造为主,具备日常运营功能,又具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设施系统。这类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补齐超大特大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的短板,还可以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的品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
目前,各地“平急两用”设施的“平”时用途大多与传统公共基础设施相近,如民宿酒店等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型仓储基地等,“急”时则可满足疫情、地震、洪灾、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隔离、临时安置、应急医疗、物资保障等需求。
如今,全国已有多个超大特大城市已经开始着手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北京近日就明确表示,正在积极制定实施方案,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而杭州计划推进87个项目建设,全部围绕百姓关心的“医、食、住、行”等方面展开。在湖北省武汉市,近期还举行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辽宁近日也表示,要打造一批“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郊大型仓储基地。
强化应急保供 打造“平急两用”物流枢纽
目前,北京市在“平急两用”建设改造过程中先行先试,已经有一批设施投入了使用。这些设施什么样?它们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北京平谷区,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是当地正在打造的一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它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发达,日常承担了保障北京市百姓生活必需品及建材等大宗物资供应的职能。
京平综合物流枢纽负责人 赵亮: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整体规划是8.7平方公里,我们未来要建设的高标准库房是560万平方米,由国内一些头部的企业来负责整个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
据介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虑平时使用需求,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则要求在平时和应急情况下都能发挥效能,从而有效提高使用效率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因此,在推进“平急两用”建设的过程中,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结合自身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了强大的应急保供能力。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党委书记 秦海滨:京平物流枢纽可以承载的运能为4000万吨,满足大宗物资外集内配的要求。在应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发挥铁路穿越应急区的优势,联通全国重要货运地的铁路货运通道。
与物流枢纽相配套,附近还建立起大型冷链基地,平时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约200吨米面粮油肉蛋奶等食材。为了让生产周期长、保存时间又较短的新鲜食品,在节假日等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充足供应,这里把建设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能力作为突破口,企业的存储模式相比以往也发生了变化。
平谷马坊物流园区冷链基地负责人 张永利:我们提出了动态储备,形成每天出旧入新,始终保持一个保障的基本量。
进行针对性改造 让已有设施“急时用得上”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的使用场景在于平时。为了在“急时用得上”,又能在“平时用得着”,北京专门针对一些原有的设施采取了针对性地改造。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的这个度假小镇,目前正在按照“平急两用”的标准进行进一步改造。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的外观和一般的度假村相差不大。但小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其实融入了一些特别的设计。
小镇负责人 刘若辉:我们建院子是按照农村的原房原样,做完之后,按照“平急两用”的标准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像下水回水弯、下水的封条、空气隔离、换气系统等。另外,统一大的项目是改的下水系统。
按相关技术要求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了这一片农村地区常见的苇子地,每天能满足5000人的污水处理需求,处理后的水还能用来灌溉小镇中种植的果树、蔬菜等作物。此外,小镇还配备了独立的发电机、蓄电池、食品冷藏室等设施设备,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自给自足。
在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这里还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一方面通过较小成本的改造,嵌入应急功能。同时,项目还通过社会化运营的方式,来提高使用设施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周边农民提高收入水平。
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党委书记 吴亚军:本地居民进入园区,从事保洁、餐饮、垃圾清理、客房清理,也进一步增加了本地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目前,这个度假小镇正计划进行二期扩建,将增加居住、餐饮、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将通过打造医疗应急服务点,并完善相关市政、交通等配套条件等,全面涵盖百姓吃、住、行、医等多方面的需求,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韧性。如何让这些设施在“急”时用得到?又该如何用得好?
金海湖核心区是北京市建设“平急两用”设施过程中打造的另一个试点项目,主要解决人口聚集时的集中承载问题。不久前,这里刚刚有2万间民房按“平急两用”标准进行了改造,还加大力度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既提高了景区接待能力,又满足临时大规模居住、办公等需求。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党委书记 沈大军:我们要倒推基础设施还存在哪些短板,比如说我们的环湖道路目前是曲折的,所以正在重新谋划整个环湖公路的提升改造。
此外,金海湖还建成了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以旅游酒店为核心功能的国际会展中心,对通风、上下水等设施进行了专门改造,提前做好三区两通道设置预案,保证用48小时就能转换紧急避难场所。
在对硬件改造的同时,这里也在管理方式等“软件”上创新,将“平急”又细分为平时和比赛、平时和假期、平时和灾害等多种情景,分别制定预案,以适应不同需要。
未来,这里还将继续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市平谷区区长 狄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把发展和安全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应该说是着眼在“急”,但是立意在“平”。它也是为实现我们城乡一体化发展,找到了一个具体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