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种田不下田?AI正在爆改农业标准化生产

泸县一示范区内可实时监测虫情、生长环境、土壤墒情、用水量等的监测设备。 近日,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的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AI(人…

泸县一示范区内可实时监测虫情、生长环境、土壤墒情、用水量等的监测设备。

近日,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的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AI(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有评论认为,一次革命性的科研范式转换被诺奖委员会“盖章确认了”,诺贝尔奖即将进入AI时代。

事实上,只闻机器鸣,不见农人忙。一场农业的AI革新,正在如晨曦初露般悄然改变着广袤田野。

人工智能与农耕机器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在无形中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快速迭代

让农业从“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作为农业生产与粮食消费大国,当靠天气吃饭,进化成借助AI与农作物“对话”;当靠身体吃饭,转变为操控机器人务农,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的浪漫交响曲,已鸣奏于华夏大地的田间地头。

装上数智大脑的农业领域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浙江桐乡,5000平方米的农场只需三名农人。人工放好苗盘,智能精量播种机便可自动吸取种子,精准播种到土壤的每一个空穴,实现每一个土壤空穴只播一粒种子,达到精准播种,还能减少15%以上的种子浪费。

当高精度的卫星导航与AI结合,实现精准的自动化农业不再困难。山西大同,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农机,通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精量播种,实现了宽窄行种植,增加了每亩种植株数,优化了作物布局,有利于通风透光和玉米生长。这些“铁家伙”个个“身怀绝技”,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在最适宜的位置破土而出,每一株幼苗享受平等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让农业从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在四川泸州市泸县,耕作“神器”田间智慧农业系统,装备了先进的传感器,采用AI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状态,并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施肥比例。技术人员只需轻轻一按平板,即可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方案,让农作物在最优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生长。

机器人务农

更好地减轻农业工作者负担

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得力助手,温湿度监测系统正逐渐从大型农场走向多元种植场景。在天津市东丽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间大棚里,当温室大棚内安装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天气预测模型,便能够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和未来降雨情况,自动调整控温灌溉计划。当土壤湿度低于作物生长所需水平且即将降雨时,系统会自动暂停灌溉,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

除了聪明的数智大脑,农业机器人硬件的发展,让它们的形态得以丰富,更具“耕田”天赋,能更好地减轻农业工作者的负担。

当需要扮演农场巡检员的角色时,机器人可以是一个个感知能力极强,有着清晰五官的可爱“小白”。它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安装着摄像头,嘴巴下方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头顶则是风速风力、二氧化碳、光合辐射等感应器。这样的多路传感器融合技术,让它们“漫步”在农场间,就能对农业生产环境智能感知,实时采集相关数据。

当需要成为采蘑菇、采茶叶的“小姑娘”时,机器人可以“长”出一双双灵巧的手,让它们能更好地胜任采摘工作。采蘑菇机器人的双手是带有真空负压的仿生柔性吸盘,采摘时,它们会用吸盘轻轻摇动并吸起蘑菇,避免对菌盖造成损伤。采茶叶机器人的双手则由精巧的小剪刀和负压吸管组成,可以通过剪刀手将芽叶从枝头分离,之后负压吸管可迅速将芽叶吸进茶篓中。

当需要承担耕作劳动中的体力活时,机器人们则能化身为“耐力超群”“力大无穷”的“壮汉”。配置了宽幅仿形割台、双纵轴流柔性脱粒分离滚筒、大容量粮箱等硬件的“巨无霸”农业收割机每秒喂入量可达18公斤,每小时可收获小麦超
50亩。码垛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编排的程序轻松码垛,协助工人完成重复而繁重的工作,码垛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0~15次。

面临更多挑战

现代农业仍需不断进步

不管是“智慧大脑”还是各种农业机器人,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运作,而这就不得不依靠返乡的“新农人”。7年间研发了60多款农业机器人的王金悦,“00后”农业无人机飞手周凡越,通过电商带货、挣钱请全村人出去旅行的周建康……“喝着咖啡,吹着空调种地”的现代化农业愿景,在这些“新农人”的推进下,正逐步迈向现实。

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新农人”走过的“兴农路”,每一步都作数。

农业机器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正逐步让“种田不下田,照样好收成”的新一代农耕场景成为现实。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们作为一种特种机器人,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多种挑战。

农田农场、温室大棚这样不确定的自然环境,对“钢铁伙伴”的挑战更大。与工厂车间、商业厨房、医院手术室等密闭人造环境不同,农业场景会存在光照条件、遮挡、纹理、颜色变化等因素,使得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受限。

当技术尚在成长中时,机器人的加入也不一定能提升生产效率。例如,部分农业机器人在复杂的农业场景中工作时,可能会由于从识别定位到执行任务需要进行大量运算、数据处理等原因,导致过程耗时较长。这就可能会令许多农业生产者不愿意引入农业机器人。

在农业智能机械的演进浪潮中,技术正重塑着田野的风貌。虽然挑战仍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农业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每一片土地的产出都在向着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科技之光,将一直照耀我国粮食安全的前进道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崔玉华

账户发布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网络整合!内容仅代表提供方的观点,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本人立场无关,相关责任提供方自负。如有侵权联系站内删除!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植物工厂大赛:求解农业不再“看天吃饭”

可移动种植架。 古人以天地为师,以四时为友,耕作于田间,遵循自然的律动。春种秋收不仅是农耕的节奏,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体现...

“硬核”数据见证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绩单”

今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后5年过渡期的第4年,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积极成效。 ...

2024中塔自行车公开赛(沙雅站)暨沙雅城市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开赛

10月2日,2024中塔自行车公开赛(沙雅站)暨沙雅城市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在康养小镇开赛,国内外236名骑行爱好者同场竞技...

雪山下的青梅熟了

雪山下的青梅熟了。 一年一度的青梅文化节是大邑青梅酒人的盛会。 芒种时节,2024中国(成都·大邑)青梅理想季暨产区新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副局长谢玉常一行走访醺果青梅酒生产基地,促进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

9月2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副局长谢玉常一行莅临醺果青梅酒生产基地进行参观走访,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与生态资源的...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