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丰田举办的极小规模的沟通会。所谓“极小规模”,意思就是——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听到丰田在公共场合下不太方便说的东西了。按照以往,消费者对车企的认知往往就是新车上市宣传、4S店的各种试驾、推荐等。但这一次我们能从丰田那里,看到一家大企业背负的“梦想”。Mirai是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企业形象“吉祥物”?丰田如何看待纯电动汽车? Mirai之于汽车的意义,不亚于初代iPhone之于手机 这不是一句大话,众所周知,Mirai是氢燃料电池车。六个字,仅仅六个字,我们上嘴唇碰碰下嘴唇的事儿。然而,当我们对Mirai大谈特谈、吐槽Mirai比电动车“充电”还难的时候,我们没有想过,Mirai背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与产品的革命。 燃料电池技术,真的很难用几句话就说清,我尽量用简易直白的话讲一讲。所谓燃料电池车,其实最终驱动车辆前进的还是电动机,所以说到底燃料电池车还是电动车。但妙就妙在,燃料电池技术是把一个小型“发电站”放进了汽车里,这还不是串联混动技术中通过发动机来“火力发电”,而是氢能源发电,最终的排放物只有水!燃料电池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平缓、持续、安全、可控地进行反应,而不是直接剧烈燃烧。 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一层电解质薄膜,薄膜两边分别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催化作用下,氢原子放出一个电子,剩下的质子通过薄膜后,与另一边的氧原子和放掉的那个电子再结合,生成水,在这个过程中释放能量(电能)。电能随后被储存在燃料电池中,供电动机做功。 如果说2007年乔布斯掏出的iPhone是“重新发明了手机”,那么2014年11月上市的丰田Mirai就是从能源层面重新发明了汽车,其意义不单单是造出来,而且已经开始卖了,这说明该技术的可靠性、动力与驾驶的匹配等早已通过了验证阶段,可以交给消费者使用了。事实上,丰田在1997年推出了第一代普锐斯,标志着混合动力时代的到来,但燃料电池技术的立项研发早在1992年便开始了,经过20多年的努力,Mirai才得以面世。 除了丰田,大众也在燃料电池方面颇有建树,去年的洛杉矶车展上,大众一口气亮相了三款燃料电池车型,分别是燃料电池版的Golf、Audi A7和Passat。不过相比之下,丰田Mirai已经走完了从研发到量产,再到上市销售以至售后的产品全阶段。 如同混动、电动车型的普及,燃料电池车推广的最大难点在于加氢站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后市场的完善。丰田的做法是2020年之前,免费开放有关燃料电池的5680项技术专利,而有关氢气生产和供应的专利则永久免费。虽然丰田在技术研发环节贡献了巨大的精力和成本,但最终燃料电池车的推广还需要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丰田说,目前1kg氢气的价格在1000-1100日元之间,日本的Mirai车主加满一罐氢气(大约4.3kg)大约需要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就300元出头,能跑650km。这个用车成本不算高,如果燃料电池车在N年后得到普及,有了全行业资本、技术的支持,加氢的成本肯定还能大大降低。最关键的是,Mirai排出来的完全就是水,你找不到比这更干净的车了。 对于燃料电池车,丰田做出的另一大贡献就是:量产。没错,量产就意味着成本。做燃料电池车不难,肯砸钱很多厂商都能搞出几台样车。做燃料电池车,难的是将高昂的制造成本降低到量产且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水平。丰田的工程师有多牛?他们将燃料电池的成本压缩了95%,从一开始的百万美元数量级缩减至大约5万美元,直接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的Mirai交付价格约为35.7万元人民币,完全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