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全国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分地区看,同比增幅最高的吉林也仅0.5%,而同比降幅最大的6个省份中却出现了上海和广东两个经济大省。整体来看,国内消费活力不容乐观。
目前,促进消费已经成了中国政府最为头大的事情之一。虽然年初至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纷纷出台各类促进扩大内需和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政策,但目前来看似乎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个人以为,目前国内消费不积极主要还是跟疫情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有关。譬如,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开始重塑自己的消费底线思维。就观察身边的女性同事和朋友,会发现她们在提到(不再是讨论)购物时,动机不再是快乐而是实用。消费攀比的情况现在更是少了很多。以上现象的出现,可能有家庭收入下降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让中国人爱存钱的血脉觉醒了。
所以,商务部组织汽车促销季也好,各大银行降低存款利息也罢,可能都只是在从表面上解决问题。如何激发大众消费热情,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去打消他们对未来的担忧。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新经纬梳理发现,5月,9省份CPI同比下降。其中,上海、吉林继续居降幅前两位。
11地同比涨幅低于全国
上海等9地同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全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0.2%。CPI同比增速继续低于市场预期,但止步“三连降”。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31省份5月CPI同比”涨跌”共存。其中22省份同比上涨,9省份同比下降,涨跌省份较上月分别增加4个和2个。从涨幅来看,16省份涨幅扩大(或是降幅收窄),13省份涨幅回落(或降幅扩大),上月31省份涨幅均回落。
具体来看,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南、宁夏、新疆、江苏、海南、青海、黑龙江、陕西、云南、广东等13省份涨幅高于全国水平,且均处于“0时代”;辽宁、浙江、北京、福建、江西、四川、湖北等7省份涨幅与全国水平持平;安徽、山东、山西、贵州、河南、重庆、天津、西藏、广西、吉林、上海等11省份涨幅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上海等9省份同比下降,下降省份数较上月增加2个,
另外,从增减幅来看,吉林增幅最大为0.5个百分点,但CPI同比继续下降;新疆、广东、湖北、天津、广西、上海等降幅最大,均为0.3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等分析称,5月全国CPI同比小幅回升,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食品季节性回落但环比降幅收窄,能源主要受国际价格传导保持低位。节日因素消退导致服务类商品价格回调,耐用消费品保持弱势,市场期待的核心CPI回暖仍需等待。
未来CPI怎么走?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财通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6月以来,鲜菜价格环比增速由负转正,鸡蛋价格降幅收窄,鲜果价格涨幅放缓,猪肉价格降幅走扩,预计CPI环比涨幅有所改善,而同比增速稳中有升。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预计,当前CPI已处在底部区间,下行空间有限,7月受基数影响可能二次探底,随后小幅回升。
高瑞东分析称,在生猪存栏量偏高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猪价回升幅度有限。同时海外加息和金融条件收紧背景下,油价中枢下移。另外,服务价格涨幅有限,耐用品降价促销。
国盛宏观熊园团队也认为,未来1至2个月,通胀仍将继续磨底,7月CPI存转负的可能性。2023全年CPI中枢可能下修至0.9%左右,此前预期1.0%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6月7日赴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时表示,随着消费场景恢复,居民消费逐步提升。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将转化为企业和劳动者收入,进而又会带动更多的消费。预计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