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拜登签署的行政命令,说白了就是扩大美国生物制造的优势,减少对中国生物制造的依赖。这瞬间引发市场对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CXO公司的担忧。
事实上,中美竞争由来已久,且己成为长期趋势。现在又临近美国中期选举,预计中美议题将频繁提及。美国试图扼制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思想已经比较明确,所以,要做好未来国内企业将在竞争和压力中发展的心理准备。
回到这个行政命令本身,这与之前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思想一脉相承。一般来说,生物医药对合格劳动力和合格产能依赖严重,预计美国想实质回迁产业链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对国内相关公司短期业绩也许没有明显影响。而此次大跌的药明生物实际上也早做了准备。我之前看报道说药明生物投资30亿美元进行海外扩张,积极布局海外产
能。这样一来,就有希望尽快完成离岸外包产业链的建设。短期对CXO企业股价在市场情绪面上的冲击在所难免,只能从长计议。
9月13日,港股CXO板块重挫,药明生物大跌19.94%,药明康德跌超16%,康龙化成、凯莱英均跌逾10%。今日医药外包股部分走弱,药明生物续跌超3%,康龙化成 $03759.HK 、药明康德 $02359.HK 反弹转涨超4%。
消息面上,拜登12日签署新行政命令扩大美国生物制造,或要求在美制药巨头减少对国内CRO企业合作依赖。对此外交部回应称,希望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要人为地阻碍全球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频频出手!生物医药也遭美国“扼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股CXO抛售大潮。
2月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了更新的“未经核实名单(俗称UVL)”,药明生物无锡以及上海等33家公司在列。
- 尽管药明生物迅速回应称,UVL不是“黑名单”,设备均已获批准,对公司业务开展及持续服务没有影响。但市场对未来进一步制裁的担忧导致药明生物港股盘中暴跌30%。
- 作为名单事件的躺枪者,药明康德也紧急发布澄清公告:公司及本公司的子公司均未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证实名单”。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二级市场行为没法评论。
但此后药明生物 $02269.HK 股价持续走低,并在今年3月中旬,药明系两家公司已创下2021年调整以来新低,市值累计蒸发超6000亿元。此间,多家CXO龙头企业纷纷开启深度回调模式。
7月5日据称,药明生物可能接近从“UVL”名单中移除,药明生物、药明康德港股均拉升收涨。
- 当日晚间,药明发布声明称,无锡药明在中国商务部的协调下已于最近完成了美国商务部的最终用户访问,目前上海公司正在等待检查。
时隔两月之后,药明生物移出名单事件尚未落定,美国就推出了《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再度引发CXO产业链公司股价巨震。
- 国内CXO公司龙头药明康德9月13日上午回应称,“公司业务和运营一切正常。康龙化成表示:尚未了解到更多关于美国生物法案的细节,业务没有受到相关消息的影响。
- 凯莱英 $06821.HK 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与美国客户合作的主要局限在小分子化学药领域,收到的美国订单皆是小分子化学药物,不涉及生物合成药,上述传言对公司影响不大,“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市场为何会对美国在生物医药的动作恍若“惊弓之鸟”?这次美国的生物制造行政命令对国内CXO企业又有何影响呢?
影响如何?机构:国内CXO企业优势明显,持续看好
不少分析指出,市场对美行动的担忧情绪主要跟国内主要生物医药龙头在海外业务占比较高有关系。其中药明在美国有将近50%的业务,中国区仅占26%。而其他龙头CXO,在海外的业务也都有70%左右的占比。
针对本轮事件的股价冲击,中金公司解读认为,CXO短期受限海外供应链与供需关系限制,短期估值仍受到一定压制,静待催化因素。中长期看,板块的反转仍需进一步确认明年订单需求与扩产预期,期待行业及重点公司在Q4有进一步相关新增信息公布。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在小分子CDMO方面,由于成本、环保等问题,美国很难在本土进行大规模落地。对于动物实验、CGT(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其他细分领域几乎没有影响,因为这些企业主要定位在国内市场,部分相关企业股价下跌是被行业震荡波及“误杀”。
中信证券发研报指,拜登政府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在方向上仍是老生常谈,旨在促进发展美国本土生物制造业竞争力,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高度分工的格局影响有限;而国内CXO龙头公司深度嵌入全球化供应链,赋能整体行业。综上,建议关注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国产化趋势,看好国内CXO行业,持续推荐。
交银国际分析指,医药制造重回美国可行性待观察。从业绩表现来看,国内CXO企业在手订单飞速增长、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中短期业务进展顺利。且中国CXO海外建厂稳步推进,药明生物已在新加坡、德国、爱尔兰投资建厂,复星医药和药明康德计划在新加坡建厂。综合而言,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估值性价比高,值得关注。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创始人布拉德•隆卡表示:“美国的生物制造行政命令并非对国外禁止技术转让,而是鼓励更多的生物技术公司和相关供应链在美国生产。”隆卡称,可能通过最新的行政命令受益的企业包括美国CRO厂商查士利华(Charles River)。根据研究机构沙利文去年发布的报告,国外头部CRO企业有IQVIA $IQV 、查士利华 、Syneos$SYNH 、LabCorp 和ICO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