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改委价格司前官员李才华、能源局许永盛等案件进入司法阶段,关于电价变化的另一面被揭开。令人惊诧的是,舆论中强势的诸多央企,几乎成建制地成为行贿人,而某些官员一边积极呼吁改革,一边却享受着旧有体制带来的利益。这些双面人背后,恰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层利益格局。 一线调查 电价裁判李才华受审数家央企涉嫌行贿 电价裁判者的命运,正在等待法律的裁决。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李才华被检方指控受贿,在检方指控的过程中,多家国企、央企及其下属企业牵涉其中。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独家获悉,李才华在2002年到2013年期间,通过操控“上网电价”,为中国华电、华润电力、大唐电力等数家企业谋取利益,涉嫌收受贿赂共计300余万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窝案爆发于2014年,涉及价格司原司长曹长庆及继任司长刘振秋、副司长周望军、副司长李才华、副巡视员郭剑英。截至目前,周望军、郭剑英和李才华等三人已先后进入审判程序。 相比之下,周望军的“权力面”似乎更广,其涉案包括项目审批、项目补贴以及药品订单价等方面。而郭剑英和李才华则更“专注”,前者涉及58家药企,聚焦药价,后者则集中在电力企业“销售电价”上。 在舆论看来,三人落马,均与行政审批权力过大、过于集中有关。不过,在定价权相关贪腐案被曝光后,舆论热议之中,改革的步伐已经加速。 牵涉多家央企 发改委价格司人员编制并不多,但该司掌控着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医药、银行收费等定价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每一项价格决定,既是对核心利益的一次调整,也触及到群众生活成本的敏感神经。 记者了解到,检方在指控李才华涉嫌受贿的过程中提及,2007年到2012年期间,华电集团为谋求上网定价,曾分十一次送给李才华礼金95000元。 在指控过程中,检方提及行贿额度较大的是华电集团、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华润电力等公司。华电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于2007年至2013年期间,曾涉嫌向李才华行贿80余万元。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涉嫌行贿数额为27万元,华润电力湖北公司因上网定价则涉嫌分六次向李才华行贿5万元人民币、2万港元和 5000欧元。 记者了解到,李才华被指控涉嫌受贿330万元,源于帮助电力企业上网定价和电价调整。 内部资料显示,李才华多年来主抓电力价格。1999年到2002年期间,其任国家计委价格司能源供水价格处处长,2003年国家发改委成立后, 任价格司电力价格处副处长,2003年到2009年任处长,2009年到2012年任电力煤炭价格处处长,2012年任价格司副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