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办。近百位前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及国内外著名学者等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围绕“把握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不确定时代的中国与全球化战略”论坛主题,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共议中国与全球化热点议题。
论坛举办了以“以全球可持续理念推动中欧经贸合作”为主题到中欧圆桌,国际组织、国际商会、国际NGO代表,前政策制定者,中欧研究学者,企业界代表就中欧如何推进与维护多边体系共同利益,欧盟如何定位中国作为其“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系统性对手”多重角色,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可如何协调推进,中欧以何种商业战略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碳中和”目标下供应链的动态变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CCG高级研究员莫天安(Andy Mok)主持会议。
英中贸易协会政策研究员周成(Joseph Cash)表示,应当重视多边关系中产生的新问题,未来在国家和国家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可能签定更多自由贸易协定。世界银行中国局代理首席经济家易卜拉欣·乔杜里(Ibrahim Chowdhury)表示,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尤其在服务贸易上,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长。但是,还需要进行监管和治理的改革,要降低监管的不可预测性。中国也可以推动区域和全球服务自由化。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现在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要停止任何倒退的脚步,中国和欧洲比以往更需要彼此合作。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Allan Gabor)表示,默克正面临着一系列生产生物医药关键部件断供、人员流动受阻和人才战略发展等问题。中欧应关注实际合作的领域,比如疫苗、共同消除旅行限制等。此外,还可从新冠疫苗发展、5G、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多领域创新继续推动中欧更快地向前发展。
CCG副主席、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指出,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系统性海外并购战略,一方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进行海外扩张。何梅表示,近年来,她致力于通过帮助供应链出海并购,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帮助他们布局海外市场,发展加盟商,开拓国际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前店后厂”,一方面,应对国内过剩产能,出海并购能够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业创造新的销售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帮助企业品牌升级、技术创新、优化营销环节,实现业务增长。这样,国内的供应链就拥有了消费终端,国内国外形成了有效联动。何梅表示,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以开放心态和全球化视野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真正从挑战中找到机遇,增加就业机会。
此次活动上,CCG高级研究员、中国驻旧金山及纽约总领馆商务参赞何伟文,中国德国商会总经理、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Jens Hildebrandt),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康怀德(Alexander Kallweit),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驻亚投行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新星,克诺尔中国区副总裁、欧盟中国商会政府事务论坛主席刘畅,百济神州副总裁祁彦,CCG 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前司长孙永福,中国英国商会副主任Rachel Tsang,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联影医疗国际业务部总裁夏巨松均参与此次会议,并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秉承“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专业定位,坚持“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移民、人才与企业全球化、中美关系与中美经贸、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智库发展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