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这句话用来形容企业家,未尝不是如此。
这一年多时间,汉能控股集团创始人李河君,好似坐了一趟过山车,经历着绝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经历的事情。7月2日,汉能在北京发布了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李河君亲自驾驶其中一款Solar R跑车绕场一周。这些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将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芯片技术整合到车身上,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再需要充电桩。
他在发布会上说:“汉能在20多年成长过程当中,一直是在质疑声中成长。从做金安桥水电站到做薄膜,所有人都反对,但是如果我知道这个事是正确的话,我就会努力去做,我不关心别人怎么看。”
7月19日,汉能在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盈利公告,预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0%,实现扭亏为盈。业绩显著改善,主要是因为下游户用、工商业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同比增长超过200%,上游薄膜发电装备产线交付获取收入同比增长25%以上。
尽管股票还处在停牌状态,汉能似乎已经走出股价暴跌的阴影。去年5月20日,不到半小时,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下跌了46.95%,市值蒸发1631亿港元。紧接着,就像李河君说的,汉能“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探索者的代价
我们总是羡慕美国有马斯克这样的人物,羡慕他开发了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羡慕他推出了全世界最酷的电动汽车。但是,大多人并不真正关心,马斯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马斯克目前主导的公司包括SolarCity(家用光伏发电)、SpaceX(太空运输)和特斯拉(电动汽车)。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报道,SolarCity已经出售2.14亿美元的“光伏债券”,最大的买家就是SpaceX(投入了9000万美元)。马斯克还以自己持有的SolarCity和特斯拉股票为抵押,申请个人贷款。提交给美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马斯克获得了4.75亿美元的个人信贷额度,以便SolarCity和特斯拉需要资金时,可以买入股份。
在一些探索性领域,需要巨大的投入,中外企业家采用相对积极的资本手段是可以理解的。面对未知,你不能指望除了企业家本人,其他人也同样坚信。企业家唯一需要明确的原则是:船长是跳船的最后一人。
汉能薄膜发电存在大量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本质上是汉能独特的技术路线造成的。光伏行业,晶硅和薄膜两种技术路线并存,大多数企业选择了前者,而汉能一开始就瞄准后者,李河君甚至说过“晶硅技术像黑白电视,薄膜像彩电”这样的话。
2009年,汉能决定进入光伏行业的时候,晶硅技术更成熟,能量转化率更高,单位发电成本更有优势,大型光伏电站基本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李河君却力排众议,专注薄膜技术。汉能选择打通全产业链,从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设备,到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到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上下游通吃。一方面是为了做大规模(李认为没有规模效应,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一方面也是因为,汉能在做一件开创性的事情,商业生态的建立需要时间,只有自产自销,才能消化产能。
和李嘉诚一样,李河君也善于“逢低买入”,这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战略眼光。汉能引以为傲的全球技术整合,得益于在全球光伏市场寒冬期进行的几次关键性并购。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汉能先后并购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及Global Solar Energy。以上三家公司,全都是薄膜领域最为热门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公司。
2014年8月,汉能又完成对美国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的并购。这家公司采用的是砷化镓(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术(也就是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用到的技术),相同面积下,产生的效能可达普通柔性太阳能电池的2到3倍,可以为广泛的移动电源应用提供支持。
目前,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拥有4项世界纪录:其中铜铟镓硒有两项,GSE柔性共蒸发薄膜电池量产芯片小尺寸冠军效率17.2%,全球第一;MiaSole多元素溅射法柔性单串组件效率17.3%,全球第一。此外,Alta Devices公司砷化镓双结电池转化率31.6%,单结电池转化率28.8%,也均为世界第一。
如果不是汉能坚持做薄膜太阳能,这几家公司会不会在寒冬中倒闭?全球的薄膜太阳能行业会不会有今天?历史无法假设,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李河君一贯的作风:只要判断准一个方向,就会全力押注,就像当年押注金安桥水电站一样。
做与众不同的事
2003年,汉能开始在金沙江中游,准备建设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要知道,葛洲坝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只有271万千瓦。没有人相信李河君能够做成这件事。
高峰时每天消耗资金达1000万元,汉能出售了不少前些年建设的小水电站。8年时间,累计投入200亿元资金,终于在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2012年,四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
这是目前为止,由民营企业控股建设运营的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唯一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在中国的发电行业,民营企业有如此的成绩,不说绝后,也是空前的。从1991年开始创业,到2011年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李河君的事业到达了一个阶段性高峰。就像他喜欢的《素书》里写的:“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但不得不说,这还不是真正的绝代之功。是的,他需要扛住“磨盘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资金压力,需要跟政府部门、审批单位、国有发电集团博弈,需要克服施工中的各种困难。这些问题,足以让常人却步。然而,结果极其明确,只要水电站并网发电,这就是一头源源不断的现金奶牛。加上汉能有多年运营水电站的经验,扛过8年抗战,前面就是一马平川。
后来汉能押注薄膜发电,与多年前押注金安桥水电站,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纯粹的技术创新,没有人敢说薄膜太阳能,一定可以导向商业上的成功。这时候,唯一起作用的是企业家精神。经典的管理学著作,有这样的文字:“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非将已经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创业之所以含有‘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如今读来,都是对今天的注解。
多年以前,围绕联想公司,企业界和学界有过一场有关“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的争论。那时候,中国企业发展不久,底子比较薄,研发能力弱。先争取活下来,赚得一定的资本,再图其他,有相当的合理性。不过,也是因为习惯了商业模式层面的竞争,中国企业在基础科学和材料领域,总是受制于人。例如,中国是智能手机大国,但关键零部件,还是得依靠日、韩、美等国的供应商。
只有那些有魄力,敢于突破的公司,才会进入基础理论研究。就像华为的任正非说的:“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李河君写过一本书,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立意也是如此。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将是一场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重大变革,分布式发电也将成为发展趋势。
汉能还在路上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柔性的,可折叠、易切割、透光性好,与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物理形态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市场前景的不同。薄膜太阳能电池既可以生产大尺寸的刚性薄膜组件,用于传统的地面光伏电站,也可以将柔性薄膜组件应用在高附加值的新兴领域,如建筑光伏一体化、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便携式太阳能充电产品(带充电功能的背包、外套、帐篷等)。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移动的历史。最早,蒙古人征服世界,靠的是马匹的生物能。后来,蒸汽火车、飞机、燃油汽车、电动汽车,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活动方式。但这些交通工具,或者直接燃烧化石能源,或者带有储能装置,还是受一定外部条件的限制。每隔一段距离,必须从外部补充能源,加油站也好,移动充电桩也罢,本质是一样的。物体本身不能生产能源,永远是不自由的。
薄膜太阳能电池和不同物体结合以后,理论上,任何需要能源或动力的物件,都可以自我驱动了。汉能正在将柔性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电子产品、日常用品、户外装备、公共设施、应急救灾设备等融合,研发太阳能发电纸、太阳能发电包、太阳能露营灯等新型产品。2015年4月,汉能移动能源首次应用于攀登珠峰活动中,当时,珠峰大本营的帐篷,还有队员的背负装备,随处可见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和发电包。如今,汉能更是将薄膜发电用于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之上。薄膜发电正在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和生活。
汉能还在路上,汉能需要时间。企业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群人,就像逐日的夸父,即使“道渴而死,弃其杖”,也会“化为邓林”。让人类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这才是李河君的绝代之功。
文 / 蓝血(资深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