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78528电影:《送我上青云》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3)

发稿时间:2019-08-25 18:59:16 来源:78528电影


 
盛男是最能代表创作者意图的角色,从名字上就可见一斑。但是在她身上处处体现着矛盾,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情节上的僵硬之处,比如她与李平的合同来来回回签了几次,甚至当面数落李平,最后居然还签署成功了,在现实中实在匪夷所思。这一反复的举动其实是想通过她既看不起李平,又因为需要钱而不得不接受自传的编写,表明她的纠结,却因为过于儿戏导致出戏。
 
而从更广阔的社会思潮来看,女性主义带有一种后现代的反思,反对宏大叙事,前述论及的疾病的隐喻也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它使得人们从绝对客观(绝对真实、绝对权力)的自然科学中,反思客观的主体性,并引入社会学、文学等多角度分析,瓦解了科学绝对客观的认知。
 
当我们的媒体开始以女性主义为宣传时,可喜的一面是,在今天我们还能发出这样的声音,替女性正名,为展示她们的身体和欲望提供发声的渠道。可悲的一面也变成了,床戏、自慰变成了媒体和男性的消费品,这一点也恰恰是女性主义自身的困境之一。即女性主义本身,无法否证女性自己不是作为消费品而存在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问题一旦抛给男性,男性也面临一样的困境。就好比,我们如果去问一个女性科学家、企业家,她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时,我们已经潜在地认为女性是很难平衡两者的,问题在于,这个假设前提并不合理。不能将人的问题转变为女性专属问题,而转移问题的本质,人永远无法自证是不是工具/消费品,虽然从哲学上说,只有不把他人当做工具才是道德的,但是自己属不属于他人的范畴,这是一个罗素悖论。
 
这才是女性主义的目标,当全社会已经是女性主义者时,女性主义本身会被消解掉,就好像现在我们不会提出男性主义,那时我们不会看到《送我上青云》中的女性主义,我们只会看到以盛男为代表的人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在欲望满足与否间徘徊;当我们的社会缺乏女性主义的土壤时,我们才会强调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以说服更多的人转变成女性主义者。
 
因此,当《送我上青云》将自己包装成女性主义电影时,是一种逃避,将人的问题转变为女性(或男性)的问题,以试图避免激怒整个社会。正如我在《狗十三》的评论中说的那样,《狗十三》与其说是青春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更本质的人类孤独的命题,只是将命题包装在青春之下,仿佛那些酒桌上的中年男性就不孤独、生活充满意义了。
 
然而女性的话题远不如教育的热度大,或许宣传方才不得不亲自下场激怒男性,这是市场所迫,也是现实所迫,也有极好的正面效应,但也仅此而已。那些愚蠢的男人看完《送我上青云》最多在网站给个差评,那些愚蠢的家长看完《狗十三》最多学给亲朋好友听,自己看了多么不接地气的一部电影。对了,刘长明还会背圆周率,从小就会,他还在没有文化的图书馆里赞赏薛宝钗,狗十三长大了果然就凭借好风上了青云。
 
可是,女性或者更准确得说每一个人,又何必自比因风而起的柳絮呢?为什么不可以一个人站成一棵树呢?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
悬浮